2023年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路径在中央相关会议精神当中已表述得非常清楚,在驱动经济发展的常规“三驾马车”中,消费放在第一位,其次是投资,第三是贸易。这实际上是根据木桶理论设定的工作路径。消费近几年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21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4%,但到2022年这一数据打了五折,降至32.8%。消费所具有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能够吸纳就业,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工作重心放在刺激消费增长,一旦政策有效,能够迅速看到成果,有利于提升社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刺激消费的方向并不是唯一的发展路径。“三驾马车”需要均衡发展。刺激消费在短期内效果明显,但要保持经济的长期增长,需要从投资和贸易两方面寻找持续的动力。经过3年疫情,我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用力已经基本到位,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已经趋于饱和,但新兴行业的投资热点依旧吸引大量资本进入。一个是国家政策鼓励之下的高科技制造业领域,尤其是半导体产业的投资;第二是绿色能源投资,重点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第三则是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这三者均是当前国际投资的热点领域。2022年,全球在可再生资源、新能源汽车和回收利用项目等领域投资规模达到了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1%,实现了与传统化石能源投资相当。而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吸引的能源转型投资就达到5460亿美元。相应的能源和汽车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逐渐显现。2022年,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国,并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过去10年间,太阳能光伏的度电成本下降了88%,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
而在国际贸易领域,普遍预计由于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衰退,需求不振,将对我国国际外贸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毕竟欧盟和美国仍是我国的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伴。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两个区域的经贸发展仍有较大空间。2022年中国与俄罗斯贸易额同比增长29.3%,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额增长了17.5%。前者显然可以归因于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将其经济重心东移,后者则是因为RCEP在2022年正式生效。东盟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双方之间的贸易仍有大量增长空间。从长远来看,这两个区域的贸易增长仍将是持续的。尤其是地缘政治变化带动中亚、中东、南亚经济板块的重组,仍将为我国国际贸易带来机遇。值得关注的是,拉丁美洲的经济一体化进程随着巴西政局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积极动向,从这个角度看,2023年仍是有望保持投资和贸易稳定甚至增长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