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架位号[4182] 期刊架位号[4182]](./W020250323436449857840.png)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4 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与此同时,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为此,此次会议提出了进入 21 世纪以来最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打出了一系列政策 “组合拳”,重申强化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在宏观取向上的一致性。
2025 年,我国经济将会呈现怎样的走势?应该如何设定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如何继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稳步发展?在本期 “封面专题” 中,我们约请智库专家围绕上述问题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余斌撰文认为,国内需求不足是当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是 2025 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促进消费稳定增长需要从收入、财富、预期等多方面入手,综合施策、久久为功。从收入角度看,要在政府转移支付中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经济政策的重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俊伟撰文认为,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中,经济和创新体制改革是重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是经济和创新体制改革的关键。
2025 年,世界经济发展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王宏淼撰文认为,面对去全球化、地缘冲突、增长缓慢、债务高企、国家和社会撕裂的重重阴霾,世界有必要从根本上反思国家发展偏好,审视政治的极端化、经济的国家发展主义、国际贸易的新重商主义等思潮倾向,找寻恰当的宏观政策和发展之道。
(《中国经济报告》2025年1期 [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