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巴黎赛场上的万千滋味(2024/9/27)
发布时间:
  
  随着安赛龙碾压式成功卫冕,巴黎奥运会羽毛球赛就此画上句号。中国羽毛球队连续第三届奥运会收获两金,在拉夏贝尔门体育馆紧张激烈、纷繁复杂的竞争中力夺两金三银,位列羽毛球比赛奖牌榜榜首,对中国羽毛球队来说实属不易,也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在这个仅有三年的特殊周期里,一切并不如常态那般循规蹈矩,其中的跌宕起伏滋味万千,巴黎的十日激战,也是扣人心弦。老将坚守,顽强拼搏,如愿问鼎;新人突起,努力追赶,有遗憾也有收获。由奥运看世界羽坛格局,五个单项的竞争依旧激烈,没有一枝独秀,多是群雄逐鹿,准备充分者、心态平稳者走得更远,这是竞技体育的定律,尤其在奥运这种最高级别的舞台上,高手过招,细节和心态决定着成绩和结果。
  打破常规的三年
  巴黎周期是特殊的,它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而这个三年又有一年多是处在疫情防疫较为紧张的时期。一个完整的奥运周期往往是这样被利用的:第一年过渡新老球员、培养年轻球员、寻找新组合;第二年加强培养和尝试更多组合可能性;第三年确定冲击奥运积分赛的组合和队员,主力队员重点冒尖;第四年冲刺和备战奥运会。
  而过去的这个只有三年的周期呢?国羽在2021年下半年才回归部分国际比赛,2022年全面恢复参赛,并在泰国清迈建立海外训练营,客观的条件和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年轻人的表现,尤其是那些没有足够参赛积分的年轻运动员。直到2023年,国羽才算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赛练模式,也正是这一年,给日后亮相巴黎的众多年轻主力足够的舞台,比如李诗沣、梁伟铿/王昶、谭宁/刘圣书等。
  从过往多届奥运备战和参赛经验来分析,大部分中国羽毛球队主力都在奥运会有两届经历,这对于本周期的石宇奇、陈雨菲、何冰娇、刘雨辰、陈清晨/贾一凡、郑思维/黄雅琼、黄东萍来说就是如此。而对于另外7位队员来说,巴黎就是一种全新的未知,一张需要自由涂画的白纸。从7月20日抵达法国,到8月6日离开巴黎,相信每一位队员都是带着不同的心情离开,同样是三年的努力,有人收获了冠军,有人收获了大赛的经验,有人弥补了遗憾,也有人留下的遗憾。如同人生,不可能都是完美。但无论如何,都会有着巴黎这光之城的独特回忆——不会有白走的路,不会有白打的比赛。
  单打的遗憾记忆
  巴黎周期,世界男单格局一直是混战状态,除了安赛龙因东京奥运卫冕冠军和世锦赛冠军而来的声名外,每年都会有不同的球员起步于高位状态,比如刚开始的骆建佑、李梓嘉,2023年李诗沣、昆拉武特、奈良冈功大等大量涌现的“00后”,以及2024年以来首登世界排名第一的石宇奇,这些球员也都是最后在巴黎的核心球员。
  奥运会单打的赛程横跨十天,加上小组赛的弱对抗和出线后的轮空,这导致了许多和平时公开赛完全不一样的状况。石宇奇在小组赛的轻松对抗和直接晋级八强的前提,让与昆拉武特相遇的1/4决赛变得非常被动,对手正是在1/4决赛的前一天刚与西本拳太大战三局获胜的,状态被充分调动。而六号种子李诗沣出线后对垒新加坡的骆建佑,首局19比16领先后被逆转,最终0比2无缘八强。对于近两年状态正佳的这两位男单顶尖选手而言,尤其是石宇奇,奥运之前刚刚在同样的场馆收获了法国公开赛的冠军,但到了真正决斗的舞台上,这里并没有再次成为他的福地,留下的是遗憾和稍显苦涩的记忆。年轻一点的李诗沣,在巴黎同样不会有炫彩的记忆,留给他的除了遗憾,也许还有在新周期里寻求突破的动力。
  不走运的还有中国女单,淘汰赛被抽到同一半区,陈雨菲与何冰娇不得不在8进4就碰面,内耗的结果是卫冕冠军陈雨菲停止了前进,而打入四强的何冰娇在半决赛中遇到了马林的因伤退赛的意外晋级,却无法在决赛中跨过正值当打之年的韩国天才女单安洗瑩。这符合这个周期以来女单竞争的现状,也是中国女单的现实——有顶尖选手,却无十足把握。安洗瑩这个周期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好在中国队有人才厚度,巴黎留下了遗憾,新的周期,以集体的力量寻求突破,一定会有可期待的未来。
  双打整体有厚度
  羽毛球男双格局从来都是开放的,能拿冠军的永远有很多组合,但这样的开放又是有限的,冠军组合一般又都是在这所谓的很多组合中产生。这个周期,中国队以“梁王”为代表的“00后”新男双成为主角之一,世界排名第一的他们一路以让所有人感到惊讶的惊心动魄为国羽男双实现五届奥运打入决赛的成就。决赛面对卫冕冠军李洋/王齐麟,梁伟铿/王昶使劲浑身解数,想尽了一切办法去取得胜利。但是,他们在经验上还是显出了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在挑战机会的使用上。决胜局两分惜败,我们看到了“梁王”作为新领军人的大能量,也让他们看到仍要进步的地方。第一次奥运参赛经历对他们来说是宝贵的,也是很有收获的。而对于刘雨辰/欧烜屹来说,一路追赶奥运资格的他们来了,战了,且战到了最后一刻,打光了最后一发子弹,无缘小组出线,但理应问心无愧。
  国羽女双时隔20年再度在奥运决赛会师,“凡尘”赛后那句“我们女双组的付出值得这一个会师”,说明了一切。不管是冲刺期贾一凡的住院,还是全员焦虑,还是“凡尘”陷入“死亡之组”和“圣坛”的淘汰赛硬签,过程的越困难反映出的是结果越灿烂。

    (羽毛球》2024年9期 [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