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数字人民币”正成为舆论的焦点。
8月初,有媒体报道,深圳等地正在大规模测试数字钱包应用,为央行数字货币正式落地进行测试准备。 8月14日,商务部网站发布《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在相关部门协助下,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推进,后续视情况扩大到其他地区。 8月29日,建设银行App曾短暂上线数字人民币钱包,几小时后下线; 当晚建行方面回应称,此次测试已经结束。
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数字货币,可能逐渐走进大众生活,将会带来什么变化?
数字货币与纸币有同等地位
央行数字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曾对其进行了清晰定义,即“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就是流通中的现金。
“一是国家信用背书,具有无限法偿性与强制性; 二是币值稳定,适用于各类经济交易活动。 这是成为货币的基本前提,也是区别于虚拟货币的显著特征。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他指出,近年来,各种货币概念层出不穷,给公众造成了诸多困扰。 因此,需要区分“电子货币”“数字货币”和“虚拟货币”的不同。
“电子货币主要是指法定货币电子化。 例如,银行账户电子钱包中的余额可用于网络支付,其强调的是货币形态与现实中的货币不同。 数字货币则一般指由央行发行的、与纸币并行的数字化货币,与纸币有着同等的地位。 虚拟货币的形态一般也是电子的或者数字的,但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而是一种虚拟商品。 因为没有足够的信用进行支撑,虚拟货币无法承担法定货币的职能。 例如,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最多只能算是私人部门的‘类数字货币’。 即便是脸书将要推出的天秤币,从基本属性看,其实是与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数字‘稳定币’,成为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难以成为超主权的数字货币。 ”董希淼说。
处于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阶段
虽然消息不断传出,但央行数字货币究竟何时落地发行,仍无具体时间表。
目前,除了工、农、中、建四大行以外,邮储已于今年5月加入央行数字货币试点机构,股份制银行中信银行也已加入。
此前,据多家媒体报道,央行数字货币首个应用场景将在苏州相城区落地,相城区一些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将在近期完成央行数字货币数字钱包的安装,工资中部分交通补贴也将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 7月8日,滴滴方面宣布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智慧出行领域的场景创新和应用。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8月25日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还是在内部封闭试点测试的阶段,还没有正式推出;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验工作,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没有时间表。
可能深度影响商业银行模式
呼之欲出的数字货币,对银行业及大众未来生活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数字货币是否将动摇如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的地位,是否将让银行的ATM彻底消失?
有业内观点指出,央行数字货币并不直接向公众发行,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这种方式将导致纸币回流央行,这对于通胀来说具有天然的调节作用。 与此同时,数字货币具有透明性,对一些违法活动也具有天然的抑制作用。 此外,未来随着人们对数字人民币的逐步接受,数字货币对现钞的部分替代作用将会显现出来,对整个商业银行模式都会带来深刻影响。 “数字货币的流向将会非常清晰,这不仅有利于银行监控、精准放贷,还将提高银行的防风险能力; 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网上生活,数字货币也将使网络信贷更为便捷,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对各银行支行等线下分点工作产生替代作用;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将与其他运营机构产生业务同质化竞争。 ”
此外,也有观点指出,数字货币的崛起,势必将取代银行现有的ATM机。 实际上,央行此前曾多次表示,数字货币不会完全取代纸币。
央行数字货币会不会冲击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的地位呢?
对此,董希淼指出,央行数字货币对于微信、支付宝或不存在冲击与否的问题。 数字货币的效力完全不是微信和支付宝能够相提并论的。 相比非银行支付方式,央行数字货币安全性更高,不用绑定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还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使用,使用范围更广。 也许会出现一种可能,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的人越来越多,使用微信和支付宝的人越来越少。 他还提醒,要警惕围绕数字货币、区块链进行的一系列炒作、投机等活动,对此类活动,金融消费者不宜盲目参与。
(摘自《新民晚报》杨硕)
(摘自《读报参考》 2020/28)
期刊架位号[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