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馆报馆刊 > 阅微
第七十六期——天真烂漫是吾师:纪念黄永玉诞辰100周年
发布时间:2024-08-12
世事洞穿 童心不泯
范蓉蓉
  梁羽生曾称他为“怪侠”,黄霑给他题词“你是个妙人,你是个少年狂”,还有不少人给他冠以“世界上最好玩的老头”之名。这位有趣且富有童心的老人,没有等来他的一百岁诞辰就匆匆离去,但他的画作、他的文字、他的故事却留下了独属于黄永玉的那份“孩子气”。这种“孩子气”,不是顽皮任性,而是真诚与坦率、简单与豁达,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一颗宝贵的童心。
  童心,是一种真诚。李贽曾言:“童心者,真正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黄永玉热爱并勤奋地创作,但他也真诚地喜欢宝石,喜欢跑车。他的抽屉里收藏着一枚红宝石戒指、一块手表和一沓装着每次作品发表后寄来稿费的信封。但关上抽屉,他仍是那个穿着70年前买的风衣,喜欢窝进沙发抱着一只小猫,守着电视上的拳击比赛的黄永玉。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往往在生活的磨砺中丢失了坦率与真实,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给自己戴上不同的面具,成为了“舞台”上虚伪的“表演者”。或许,保持一颗童心,才能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知世故而不世故,真诚待己,从心而行。
  童心,是一种豁达。凡童心不灭的人,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有一份通透与豁达。在女儿黄黑妮的记忆中,父母总是做着一些与世界脱节但简单快乐的事情。身处混乱动荡的年代,一家人也总要手牵手穿的漂漂亮亮地出门,去大会堂跳舞,去约会看电影;在昏暗无光的陋室里,纷纷扬扬的尘土从屋顶飘落,父亲就在墙上画了一个窗户,窗户里盛开着不败的鲜花。难过也好、悲伤也罢,消极的情绪在黄永玉的家里总是很难存活。从黄老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每个难关面前都像孩子般保持纯真自然的天性,抛却计较得失,活得自在洒脱。就像巴尔扎克写在《欧也妮·葛朗台》里的一句话:“世上没有哪一种幸福,不是靠天真无知而来的。”成年人的快乐总是奢侈的,我们需要有点“孩子气”,去治愈生活的不如意。
  童心,是一种勇气。《小王子》中有一句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记得。”显然,黄永玉属于后者。别人的文章先大纲后行文,他却独树一帜想到何处写到何处,从不受条条框框拘束;国画讲究用墨,他直接用丝瓜瓤作画,亮眼的白色也大胆地用修正液代替;家里的小猴死了,他把对小猴的思念画在了共和国第一张生肖邮票上,后来“80版猴票”名声大噪,在邮票收藏界占据一席之地。他不是不知道规矩,他只是不在乎,所以每一个文字、每一笔线条、每一幅作品都无可替代地刻上了黄永玉的名字。这,就是“孩子气”,一种真性情,也是现代人极度稀缺的一种勇气。因为我们始终将“得体的标准”置于心灵之上,活成“成熟的典范”,虽摸清了规则,却也被规则束缚。比如社交要有效,而孩子只论喜欢;比如情绪要合理,而孩子只管开心。希望长成大人模样的我们,内心依然住着那个幼稚的小孩。它是生命最初的馈赠,也是对生活保持热情的能力。
  也许,我们注定被复杂的生活裹挟,但请你保护好你的天真,找回久违的童心,像黄永玉先生写的那样:明确的爱,真诚的喜欢,直接的厌恶,在太阳下坦荡,还有,被坚定的选择。

  
  【目录】
  卷首语
  世事洞穿 童心不泯/范蓉蓉
  专稿
  不过稍嫌淘气耳——记黄永玉先生的调皮/周立民
  怪侠黄永玉:世人都看到他的童心,我却读到他的佛心/江徐
  黄永玉:狂飙九十九年/摩登中产
  黄永玉--一个幽默的艺术灵魂/王炜
  文笔
  记与蒋力先生的文字之缘/王慧骐
  无觅处,只有少年心/陈萱
  夏天(二则)/管淑平
  那些正在消失的书店风景/周杰
  爱读
  馆缘
  我与图书馆的距离/张磊
  新书架
  赏读
  南京的骨董迷/方令孺
  荐书
  百年不孤独逍遥又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