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馆报馆刊 > 阅微
第七十期——纪念沈从文诞辰120周年
发布时间:2023-10-30
到日光下去生活
卜璐
  凤凰,沱江,听涛山,沈从文墓前的石头上刻着一句话: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我们从未彻底地理解“我”,自然不曾真正地认识“人”摆脱社会情绪,摒弃道德判断,对世间最无情的事物,仍能做最有情的观看。看到的才不再是礼教、秩序和愚昧,而是每个人在这天地间活出的那一点小小不言却又深沉可爱的悲喜滋味。
  这是沈从文留给世间每个普通人的温暖和勇气。
  胡适说,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里最有希望的。徐志摩说,沈从文的作品,“值得读者再读三读乃至四读五读。”
  巴金说,沈从文不仅有很高的才华,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只有沈从文自己知道,重要的不是掌握什么技能,取得什么成就,重要的是每时每刻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人,一件事的存在。
  沈从文自小逃学成瘾,他跳到河里感受水的流动、跑到街边看苗人做豆腐、看屠夫一刀一刀剁猪肉、看冥器铺子扎纸花,看西城河边砍犯人的头·.·.··后来的他无论走得多远,都不曾停止看山、看水、看这个人间。
  “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
  看多了,听多了,就喜欢替人说话。沈从文的笔名之一“则迷”,就是对底层农人与兵士感同身受的温爱。城市里的“先进思想者”并不明白底层的爱憎与哀乐,对乡下人“遇事则迷”的琐事漠不关心。但一直在听,一直在看的沈从文知道:底层人的汗水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力量,底层人的泪水是决定时代何去何从的方向。他们遇事则迷的命运只是因为无法像命运规划者般纵览全局.是因为他们从未被提供足以改变命运的关于这个世界的全部信息。他们甚至无法改变自己沿着狭窄的信息管道坠入既定观念的惯性。
  《莲蓬》里的老毛说自己是聪明的,花了六个铜板从算命那边把命运要了回来,寻得了安慰。但那大木棒捶仍然卧在没有火了的炉子旁边,等待着下一个糊涂命运的丢失。
  比起鲁迅的振聋发,沈从文以更细腻的方式唤醒了糊涂的正常人。这个人是白丁,是乡下人,是自卑者,也是每个道听途说的弱者。在底层人眼中,这些文字就是自己,是被压制的灵魂在沈老的笔下,拉船的水手跳下湍急的河水,只为推动那条搁浅的船。沿着河边奔跑的水手追喊着,在浪吼声中听着水中人的遗言。船上的人眼睁睁地看着被急流冲走的水手消失无踪,而这一切在他们眼中,最是无奈却平常之事。
  当失去变成人生常态,活着就成为一种使命。
  世事无常,人生多艰,但无论如何,“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
  到日光下去生活,该来的总要来,不必怕。顺其自然,从容面对,也是一种庞大的力量。
  到阳光下去生活,体会这个世界的存在。
  山海间,人世里。
  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在做什么,再问一问是谁在做自己。

【目录】
  卷首语
  到日光下去生活/卜璐
  专稿 
  从沈从文先生的人格看他的文艺风格/ 朱光潜
  我的老师沈从文是怎样讲课的(节选)/汪曾祺
  三姐夫沈二哥/ 张充和
  我为什么要写沈从文/金介甫 
  文笔 
  小场景里的烟火气——读张稼文的《那些小事情》/王慧骐 
  一片“爱心”在玉壶/徐廷华
  柿红庭院远/汤云明 
  紫金南麓/许尊先
  新书架
  赏读
  《七色魇》(节选)/沈从文
  精读
  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悲剧美与人文价值 / 邱瑾
  爱读
  荐书
  乡下人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