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架位号[7407] 期刊架位号[7407]](./W020241016363775399244.png)
陈宝美(泰文名:Pomme Chan),喜爱插画艺术的人对她并不陌生。即使你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或许也已在不经意间看到过她那线条流畅、配色雅致的插画作品,因为她的作品被无数世界知名品牌使用过。她曾是2015年“奥斯卡金像奖”海报设计的15位设计师之一,荣获2017年泰国艺术大学颁发的泰国年度设计师奖,举办过主题为“Yesterday I was, Tomorrow I will be”的20周年作品回顾展……此外,她还运营着位于泰国曼谷的“乐活人”插画工作室、一家定制室内设计公司,以及一家出售自创家居产品的零售店Swoon Space。“我确实做了很多事,许多人认为不必如此,专注一两项即可,但对我而言,不断挑战自我、探索新的可能性,是我保持创造力和活力的秘诀。”陈宝美笑着说。
陈宝美的艺术创作以线条的运用而独具特色。线条,这个在我们视觉世界中可见可感的元素,只是我们感知世界众多方式中的一小部分。在陈宝美的创作中,线条不仅仅是视觉的表达,还是她想象力的载体,引领我们去体验和感受。在她的笔下,一条简单的线条可以转化为丰富的图案和轮廓。在我们的感知世界里,还有一条“时间线”,它虽然不可见,却与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变化和成长紧密相连。这条“时间线”深植于我们的情感之中,尤其是当我们停下来回首过往。在陈宝美的艺术旅程中,可见的线条与不可见的“时间线”并行不悖,衔接无缝。当我们欣赏她的作品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观察她生命中的线条和“时间线”。“时间线”越往前推进,从她的经历与情感中提炼出来的线条就越是繁茂。
多年前,从泰国艺术大学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的陈宝美决定去英国学习平面设计,在英国生活对她来说既松弛,又紧张。学习之外,她还在外做兼职工作。闲暇时间,陈宝美不断地创作插画,无论是无偿的还是付费的项目,这些经历逐渐累积,她的艺术才能逐渐被更多人所认可,也让她获得了与梅赛德斯奔驰和英国《电讯报》等国际知名品牌合作的机会。陈宝美用近10年的时间,在英国积累经验,当她感到这里不再激发她的热情时,便决定回到故乡泰国曼谷,重新开始她的艺术生涯。
在曼谷,陈宝美希望她的工作和生活能与过去10年有所区别。她希望从过去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中跳脱出来,组建一个团队。于是,“乐活人”工作室应运而生,专注于插画创作和家居装饰设计。作为设计总监,她带领团队共同探索和创新。团队的多元创意为陈宝美带来了丰富的灵感。她表示:“与泰国的同事们一起工作,让我倍受鼓舞。我期待我们团队的创意在曼谷乃至泰国的其他城市得到实现。”
聊一聊“乐活人”工作室。
“工作室里除了我,其他都是年轻的面孔,他们的年龄都不超过3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充满活力,总是能想出一些新奇的点子。他们的加入让我们的项目更加贴近市场,更受年轻人的欢迎。创作‘100%不悲伤’的作品,传递快乐,这是对‘乐活人’精神的一种体现。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工作室,让这些年轻人在面对巨大压力的当下,能够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快乐。虽然我比他们年长,但我始终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们交流和合作。”
作为多家商业机构的主理人,你的心态相较以前发生了什么变化?
“最大的变化来源于职业角色上的变化。20年前,我是一名独立的插画艺术家。如今,我是一名老板,有了自己的员工,我需要肩负起对他们的责任。这种感觉就像是带领一支球队向前奔跑,把机会留给他们,因为现在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
在曼谷开展工作十余年,你有什么想说的?
“我们工作室完成的项目,有我们特有的风格,辨识度极高,这是好事。但也正因如此,客户总是希望我们按照以前的风格和模式来完成工作。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限制,因为我们渴望不断创新,探索新的可能性。我相信,打破这种模式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我们与客户进行更多地沟通和引导。”
你的工作座右铭?
“聪明地工作,永不放弃。”
完成每日必要的工作后,你仍坚持个人创作,从中获得什么?
“创作有助于我集中精力,并与内心深处的自己对话,它类似于一种自我修炼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技艺也随之提升。”使用右手进行绘画创作近20年后,不得不改用左手,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4年前,医生告诉我,我的右手或许只能再支持我绘画3年。我的右臂肌肉无时无刻不在疼痛,尽管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但疼痛始终没有缓解。我已经画了近20年,这确实是一项极其耗费体力的工作,有些艺术家甚至因此失去了视力。对此,我是比较乐观的,因为我还有左手。我从小就习惯使用左手,现在用左手创作,感觉就像是重新学习绘画一样,这对我来说非常新奇有趣。我预感到这将开启我绘画创作的新篇章。”
在曼谷生活工作的一天,大致是什么样?
“我的一天从早上8点查看电子邮件开始。如果上午不需要参加会议,我会去咖啡馆。我下午的工作效率会更高,在电脑前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点,然后去见朋友。曼谷有很多新鲜事情发生,我永远不会厌倦外出。我周末不怎么工作,除非有紧急的事情,我会尽量平衡工作与生活。幸运的是,所有合伙人都是我的朋友,有时我们会在周末一起出去玩,顺便聊聊工作上的事情。”
在曼谷的生活工作,给你的创作带来什么灵感?
“电影、音乐、文化和建筑都给我的创作带来诸多灵感,但是花卉是我最喜欢的主题。曼谷的气候特别适合花卉的生长,用曲线和色彩来表现它们丰富的细节,让人心情愉悦。”
从英国回到泰国后,这些年你从曼谷的生活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欣赏、关爱、善待身边的人。无论是团队或者朋友,甚至那些喜欢我们的客户。保持自己的勇气,敢于拥抱自己,敢于创造新事物。”作为一名40岁的女性,如今的你是否符合当初20岁时对现在的想象?
“可以说如今的我完成了当初对未来的设想:做一个独立的女人,做一个能照顾自己的女人,有自己的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经济独立,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会成为一个强悍独断的女人,我仍然葆有着女性的温柔。”
现在的你与20年前的你有什么不同?
“年轻时,我真的很拼。不知道‘累’,很少说‘不’。当然,这是那个年纪可以有的东西。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段时光就像是一场充满压力的马拉松。但现在,我能够带着微笑回顾过去,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生活,这让我成为了一个不同的自己。”
成功对你意味着什么?
“对我来说,成功就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能坚持下去。”
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
“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来一场环游世界之旅。不同的文化总能给我灵感,让我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我不确定我是否在靠近这个梦想,但我确定曼谷给了我一个相当不错的起点。”
用一个词来形容曼谷?
“‘繁茂’,曼谷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聚集体,既有信仰上的虔诚,又有对不同生活态度的包容,使得这座城市每日都在经历着不同的碰撞,从而保持着崭新的活力。”
(《优雅》2024年10期 [7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