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执笔向月 中国探月工程的水墨之旅(2024/6/24)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1258】  策划、插画/石萌 文/陈碧琦、赵欣、袁凌云
  2004年1月23日,大年初二。新年的鞭炮唤醒了春日,也照亮了一群中国科学家与工程师们的梦想。这一天,中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中国人迈出了奔向月亮的第一步。20年后的今天,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探月四期脚步将近,38万千米外的五星红旗正愈发鲜艳。这一次,我们选择了水与墨。千年前,我们的祖先用它描绘寰宇万物,叩问宇宙星辰,今天,我们再次执笔向月,尝试书写答案。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任务发射。在测发技术资源尚不充分的彼时,嫦娥想要直奔广寒尚难成行,工程师们巧妙地为卫星设计了优雅的调相轨道,以“甩链球”的形式,历经7天3次升轨,将嫦娥一号送离地球,奔赴月宫。
  2010年国庆,嫦娥二号整装待发,更大更强的火箭打通了直抵蟾宫的道路,一次便将卫星送往地月转移轨道。
  绕月探测使命完成后,嫦娥二号尚有余量,便“加单”飞往距地球150万千米外的日地平动点开展科学探测。
  两程过后,嫦娥二号超期服役。工程师们再次巧设星途,调整轨道,护送其前往交会“太空战神”——图塔蒂斯小行星。
  在地球700万千米外,嫦娥二号把最后一瞥定格在4179号小行星上,此后,便进入了浩瀚的宇宙。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出征。
  12月14日,随着7500N变推力发动机吹散月面的尘埃,身披五星红旗的嫦娥三号稳稳地落在了月球之上。
  “巡天、观地、测月”,着陆器与玉兔月球车日出访蟾宫,日落看星辰,成为了月球上最忙碌的访客。
  2014年10月24日,嫦娥5T1——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这是一颗由轨道器与返回器组成的航天器。
  她从地球出发,在地月间演绎了一支优美的“8字”舞蹈后,将返回器送回了地球故乡。
  此次任务,为嫦娥五号做了技术验证,也为嫦娥四号造访月背埋下伏笔。
  2018年5月21日,一颗名为“鹊桥”的中继卫星从大凉山升起,飞越40万余千米后,抵达月球远端的地月L2点静静等候。
  同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安静而神秘的月背,亿万年来第一次迎来了人类的问候。
  随着玉兔号二号月球车缓缓驶出,转弯、巡视、探测、远行,中国人的月背征途就此展开。
  2 0 2 0 年1 1 月2 4 日, 嫦娥五号由“ 胖五”——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托举,飞向月球。嫦娥五号通过“钻取”与“铲取”两种方式开展采样任务。在历经23天后,携带1731g月球样品荣归故里。

   (中国国家天文2024年2期 期刊架位号 [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