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3岁的孩子有了社交的需要,所以,孩子上幼儿园,重点不是学知识而是交朋友
文/ 炳 阳
大多数3岁的孩子对上幼儿园并不排斥,有的还非常积极。如果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大多是没交到好朋友,或者出现了交际冲突
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园是“初级小学”,孩子应该在幼儿园学习文化知识,甚至提前学小学的功课,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实,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误解。
上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崭新的生活阶段:此前,孩子主要与家人在一起,是全家关注的焦点,日常生活比较随便,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此后,孩子要过集体生活,和十几个、几十个同龄伙伴一起吃饭、睡觉、玩耍,不再是“唯一”,必须在交往中学会尊重、商量、妥协……总之,孩子上幼儿园,重点不是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学习交朋友。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喜欢自己玩,不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因为他的分享意识尚未建立,对交朋友不感兴趣,即使受到游戏邀请,也会选择站在一旁观察,而不愿投身其中。所以,如果让3岁以前的孩子离开家人,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会让他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甚至伤害他的心理健康。
孩子到了3岁,会自然而然产生与同龄人交往的欲望。这是孩子社会化的开始。在此之前,孩子已经做好了许多方面的准备:会走路了、会跑了、会说话了、会自己上厕所了……所以,这个年龄上幼儿园是水到渠成的事。
大多数3岁的孩子对上幼儿园并不排斥,有的还非常积极。如果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大多是没交到好朋友,或者出现了交际冲突。
3~6岁是孩子上幼儿园的年龄,恰好与其“即时性游戏伙伴阶段”重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为朋友只是暂时性的,玩过一次后就不会再联系。在这一年龄段,孩子总是表现得很自私,因为其思维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关心的是别的孩子能为自己做什么,甚至认为朋友也像他那样思考,所以,冲突在所难免。
有时,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还会显得很冷漠。比如断然拒绝其他孩子中途加入游戏,因为处于游戏中的孩子已经“入戏”,注意力集中于游戏情节,想象不出新成员加入游戏后,游戏进程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所以才表现得那么不友好。孩子此时的冷漠不是刻意伤害别人,而是认知不成熟的表现。
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孩子会体会到自己在不同群体中的地位变化。在家里,孩子一般都处于中心位置,备受长辈的保护和宠爱,到了幼儿园,孩子的地位会发生变化,孩子可能由于一些原因处于弱势地位。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比同龄的孩子体质弱,在游戏中跑得不够快,跳得不够高;有的孩子因为搬家,需要独自面对陌生群体,难免会有怯生的感觉;有的孩子缺乏某些小群体认可的素质……
对孩子来说,与同龄人交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技巧。
勇气和技巧从何而来?从家长的陪伴中来。
缺少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是孩子不适应幼儿园、不会交朋友的主要原因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在幼儿园会交朋友、多交朋友,家长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多鼓励孩子,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幼儿期是孩子个性的奠基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来自家长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棒,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很棒;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内向,即使不明说,这个信息也会通过家长的态度传递给孩子。当孩子从家长那里接收到这样的信息,就会把内向逐渐内化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在以后的人生中,当孩子面对需要鼓起勇气展现自我的机遇时,家长不信任的语气和眼神就会浮现在孩子的脑海中,阻碍孩子抓住机遇表现自我。
所以,家长要相信孩子,多鼓励孩子,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也不要允许其他人给孩子乱贴标签,因为这个标签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第二,努力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间。
缺少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是孩子不适应幼儿园、不会交朋友的主要原因,因为孩子缺乏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
家长应该利用节假日,多带孩子外出,逛街、旅游、聚会,努力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间,为孩子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刚开始的时候,家长要做好引导工作,教孩子如何与小朋友打招呼、如何找到共同喜欢的游戏、如何分配游戏角色等,为孩子发展友谊创造条件。
如果孩子性格腼腆,与同龄孩子交往出现胆怯、呆板等表现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与较小年龄的孩子玩耍,这样孩子会顺理成章地成为游戏的领导者,逐渐找到自信。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亲戚朋友家做客,或者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在去别人家做客前,家长应该教给孩子一些做客的礼仪;邀请别人来家里做客,家长应该事先教孩子一些待客之道,让孩子做一个受欢迎的小主人。
家长带孩子去超市、电影院、公园等公共场合时,要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比如鼓励孩子向服务人员询问信息等。
第三,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教孩子使用“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没关系,别在意”等礼貌用语。这些礼貌用语会让孩子的交往更加顺畅。
比如,孩子想加入其他孩子的游戏,用“请问,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或“我能和你一起搭积木吗?”要比眼巴巴地站在一旁更可能被接受。
在游戏中,获得同伴的帮助时说声“谢谢你”,不小心伤到了同伴,真诚地说声“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请原谅我好吗”,简单的语言能够促进孩子间友谊的发展,也能提高孩子的情商。
第四,通过角色扮演教孩子发展友谊的技巧。
对年龄小的孩子,家长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帮助其学习社交技巧。设定一个场景(比如小区广场喷水池旁边)、两个人物(比如小强和小壮)、一个情节(比如小强想玩小壮的电动卡车)和一个开放性的结局(比如小壮答应了,邀请小强一起玩,或者小壮不答应,小强用滑板交换),家长和孩子分别扮演一个角色,让孩子自由发挥,然后交换角色,让孩子看看成年人是如何处理此类难题的。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不断变换剧情。过程中,家长要鼓励和表扬孩子,引导孩子思考人际关系和获得友谊的办法。
第五,家长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如果爸爸妈妈关系冷漠,整天恶声恶语,或接听爷爷奶奶的电话不耐烦,很难想象孩子会成为一个热情外向的人。所以,家长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多向孩子展示热情、主动、真诚、开朗的一面,引导孩子模仿,在不知不觉间领悟这些人际交往的真谛。
【编辑:陈 彤】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24年2期 期刊架位号 [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