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科学用药 赶走孩子肚子里的“虫”(2024/1/15)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6322]

  ■崔 颖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主管药师

  “妈妈,我肚子疼!”6岁的琪琪面色暗黄,在医院的诊室里边哭边喊。“医生,我家孩子最近这段时间老喊肚子疼,晚上睡觉时还磨牙。虽然饭量正常,但是面黄肌瘦。您快帮我看看,孩子这是怎么了?”琪琪妈妈焦急地询问医生。医生温和地安抚了琪琪和妈妈后,为琪琪安排了一系列检查,最后诊断琪琪患有蛔虫病,需要用药治疗。

  具有以下症状需警惕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5~14岁的儿童,在2岁以下的儿童中较为少见。儿童感染寄生虫病后,不仅会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而且,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病情很容易被家长忽略,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夜里磨牙,肚里虫爬。”许多人认为小孩夜里磨牙,就是感染了寄生虫。但事实上,磨牙与寄生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家长不能仅因为孩子夜间磨牙,就草率地让其服用驱虫药。如果孩子除了夜间磨牙,还有反复腹痛、身体逐渐消瘦、出现白色糠疹(皮肤鳞屑性色素减退)等典型症状,可能是感染了寄生虫,需尽快就医诊治。

  常见儿童寄生虫病的治疗方法

  1.蛔虫病

  蛔虫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由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所致。蛔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段,活体为乳白色或粉红色。幼虫在小肠孵出经第一次蜕皮后,侵入肠壁静脉,可能经门静脉至肝、右心室、肺。宿主体内一般有成虫一至数十条。

  (1)传播途径:蛔虫病患者的粪便携带虫卵,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感染,比如接触农田、庭院地面等被粪便污染的泥土,生食被污染的蔬菜瓜果等。

  (2)主要症状:阵发性脐周疼痛、消化不良、消瘦、发育缓慢等。

  (3)治疗方法:苯咪唑类药物是广谱驱虫剂,驱虫效果好、毒性低,包括左旋咪唑、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现在临床常用阿苯达唑治疗蛔虫病。单纯蛔虫病只需服用一次即可有效驱虫,严重感染者需要进行多个疗程的治疗。

  2.蛲虫病

  蛲虫病是蠕形住肠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传染病。蛲虫成虫细小,呈乳白色,主要寄生在人体的盲肠、结肠和回肠下段。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室内阴凉、潮湿不通风的环境中可存活数2~3周,一般消毒剂不易将其杀死。沸水、5%苯酚溶液、10%甲酚皂溶液和10%煤酚皂溶液可杀灭虫卵。

  (1)传播途径:蛲虫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寄生在患者身上的雌虫会在患者肛周产卵,患者感到皮肤瘙痒后进行抓挠,虫卵污染手指。未经清洗的手指接触食物、生活用品,会造成重复感染,并可能传播给接触污染物的其他人。因此,蛲虫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和人群聚集性。

  (2)主要症状:蛲虫雌虫常在夜间爬出肛门产卵,患者夜间经常感觉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奇痒,具有睡眠不安、多梦、磨牙、食欲不振等症状,可能伴有腹泻等消化系统紊乱问题。

  (3)治疗方法:蛲虫感染有外用和口服两种治疗药物。外用药可选择蛲虫膏、2%氧化氨基汞软膏等,将其涂抹于肛门周围,以杀虫、止痒。口服药可选用阿苯达唑100毫克或200毫克,1次顿服;或甲苯达唑100毫克/顿,连服3天。由于蛲虫病的感染特性,建议家庭成员共同服药。驱虫治疗需要重复1~2次,也就是首次服药后,隔2~4周后再次服药,两个月后停药。

  3.血吸虫病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主要为日本血吸虫所导致。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门静脉系统。成虫在血管内交配产卵,大部分虫卵滞留在宿主的肝脏和肠壁内。

  (1)传播途径: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病,传染源是患者和牛、猪、犬等动物。血吸虫卵会随着被感染人畜的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人畜接触污染水源时被血吸虫侵入。

  (2)主要症状:全身性皮疹,发热,多伴有食欲不振、腹部不适,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3)治疗方法:吡喹酮是目前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毒性小、疗效好、给药方便。用药总量按120毫克/千克体重计算,分6天服用完,其中一半药量必须在前两天服完。体重超过60千克者仍按60千克计算药量。

  4.钩虫病

  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钩虫和(或)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俗称“黄种病”“懒黄病”,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钩虫雌虫较粗长,雄虫细短,尾部有交合伞。

  (1)传播途径:钩虫病患者与带虫动物是主要感染源,虫卵与幼虫主要经皮肤、口腔、食道黏膜感染。接触被钩虫幼虫污染的地面,是儿童感染的主要途径。

  (2)主要症状:皮炎、贫血、面色苍白且泛黄、头晕眼花、乏力等。

  (3)治疗方法:临床常用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药物治疗该病。阿苯达唑的用药剂量为400毫克,每天1次,连服2~3天。甲苯达唑为200毫克,每天1次,连服3天。2岁以上儿童与成人用药剂量相同,1~2岁儿童用药剂量减半。

  5.姜片虫病

  姜片虫病是由布氏姜片吸虫寄生在人、猪小肠内所致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姜片虫成虫是寄生于人体最大的吸虫,雌雄同体。

  (1)传播途径:患者和被感染的猪是主要传染源。携带虫卵的人粪、猪粪进入水中后,幼虫孵化并寄生在水生植物中。生食荸芥、菱角、藕等水生植物者的感染风险大。

  (2)主要症状:腹痛、腹泻、全身乏力等,儿童严重感染可能导致智力减退和发育障碍。

  (3)治疗方法:首选吡喹酮,药物总量为10~20毫克/千克体重,一天分3次口服。也可以选择硫氯酚,儿童用药量为50毫克/千克体重,晚间顿服或连服2晚。

  预防寄生虫病口诀

  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吮指。

  瓜果蔬菜要洗净,厨具生熟要分开。

  生肉生水不入口,避免前往疫源地。

  ★注:怀疑儿童感染寄生虫病,应带患儿就诊后听从医生安排用药。本文科普的相关药物的疗效、用量、用法,仅为知识性介绍,不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食品与健康2023年12期 期刊架位号 [6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