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融合之味 团圆之味(2023/02/03)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8228]
  文丨■ 记者 谭 冰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每年农历除夕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这几年,每到除夕之夜,网友都会晒出自家的年夜饭。评论区里会有其他眼尖的网友,根据一道道年味佳肴的食材、做法等特点,分析这是出自哪个省或者地区的年夜饭。此时,总能在味蕾间唤醒一波网友对乡情的记忆,引起一场关于地域美食的大讨论。 

  但这样的现象在我的家里却不容易出现,因为我家的年夜饭总是南北兼具、东西皆有。以年夜饭上的主食为例,我家主食通常要准备两种——一种是北方的面食饺子,一种是南方的米饭,家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习惯挑选食用。 

  作为南方人,我小时候都是跟着妈妈去菜市买现成的馄饨皮包馄饨吃。如今,有着东北基因的公公,成了我家擀饺子皮的主力军,公公一人擀皮,全家人围着桌子一起包饺子。就连家里的小家伙,也都在一旁跃跃欲试,有模有样地学着爷爷一起包饺子。看着“肚大馅圆”形似“元宝”的饺子越摆越多,寓意着新的一年圆圆满满、红红火火。 

  我和爱人都是三线子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的祖辈、父辈成为了数百万三线移民中的一分子,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迁居遵义。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这座小城郊区“靠山、分散、隐蔽”的工厂里,通过婚姻建立家庭,通过家庭交流促进文化交融,在语言、饮食、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面融合发展。 

  到了我们这一代,虽然都是在遵义出生长大,但祖辈、父辈们故土难离,始终保持着一些家乡的饮食习惯,逢年过节都会做一些具有家乡地域特色的食物。 

  临近春节,我家总会收到亲戚的“投喂大礼包”——膘肥体壮、油润鲜香的青鱼干。在江浙地区,当黄里透红的青鱼干挂满晒场时,沉浸在鲜香里的江浙老百姓就知道新年来了,人们对“年年有余”的期盼也越来越强烈。 

  江浙地区水资源丰富、水生态良好,其盛产的青鱼个大体重、肉厚刺少,因食用河湖里的螺蛳,又得名“螺蛳青”每年入冬以后,“螺蛳青”也适逢最壮实的阶段,腌晒青鱼干也成了当地的特色。壮实的青鱼捕捞上岸后,先要把鱼从背部剖开,去除内脏,用炒过的盐巴、花椒等香料腌制一定时间后,再洗净挂起来晾晒。冬季气温低风霜至,壮硕的青鱼白天在鱼塘边风吹日晒,晚上接受低温霜冻,鱼腥味渐渐散去,腌料的芳香充分渗入,与鱼肉的鲜香交织在一起,日渐浓郁。 

  青鱼干食用时也很简便,只需砍下需要的鱼段,在盘中撒上料酒、姜丝、辣椒等调味料,上锅蒸上二十来分钟就大功告成了。蒸好的青鱼干肉质紧实、咸香扑鼻、令人回味。 

  我家年关的烟火气里,还有一道美食不得不提,就是来自湖南的血豆腐。很多人第一次见到这黑漆漆如煤球一样的血豆腐时,很难与美食联系到一起。但将之煮熟后再切开,会发现内有乾坤——嫩红色的猪血和着油润的肥猪肉粒,柔韧而富有弹性。 

  血豆腐是湖南有名的美食,每到腊月家家户户宰杀年猪时,会将新鲜的猪血、猪肉加入豆腐等混合制成馒头大小,先晒再熏,荤素搭配、营养丰富、老少皆宜,这和遵义一些地方的血灌粑有异曲同工之妙。猪血经过时间和烟火的洗礼,逐渐失水变成了近似于黑色的褐红色,从腊月到正月,从年尾到年头,能储存很久时间。 

  当然,制作好血豆腐只是美食开始的第一步。血豆腐煮熟后切片,将之与蒜苗、蒜片、姜丝、干辣椒、老腊肉等一同爆炒,便可起锅,麻辣干香、唇齿留香,作为年夜饭的下酒菜是最合适不过。 

  血豆腐实际都是简单食材加工而成,但因其乡土气息浓郁、风味独特,是我家90多岁的外公外婆关于家乡的美味记忆,每每吃到家乡的血豆腐,就会让他们回忆起青春岁月里关于故乡的一切。我想,血豆腐对于离家半个多世纪的外公外婆而言,不仅仅是美味,更是一种思念。 

  除了上述的各道菜肴,我家的年夜饭餐桌上还会摆上一道“硬菜”糍粑辣椒炒制的辣子鸡,旁边还点缀着凉拌折耳根,这些地地道道的黔北风味,如今也让我家的东北人、湖南人都爱不释“口”,纷纷表示:“这折耳根虽然味道发涩、土腥味重,但吃习惯后感觉很爽口,习惯了就觉得离不开了,离开了也会想念!” 

  不管是饺子、青鱼干、血豆腐,还是辣子鸡、折耳根,经过几十年不断地融合发展,我们这些三线子弟早已练就了一个“融合胃”,也早就把遵义当成了第二故乡。其实不论身处何处,不管吃的是哪些美食,除夕之夜只要一家人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团圆、和美、欢乐、祥和的主题是不会改变的…… 

  

 
 
(遵义》2023/02 期刊架位号[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