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淑贞
“真是搞不懂孩子在想啥,帮她选的专业是定向就业的,只要好好学就应该没啥压力。可她却说自己天天失眠,不敢社交,也不肯去上学。暑假里,她在家也是日夜颠倒,不和我们说话。”广西南宁市市民阿丽(化名) 是一名40 多岁的中年母亲,上个月,她带着女儿慧慧(化名) 走进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卫生科,想要找到让她和女儿隔阂日渐加深的原因。
上了大学女儿经常失眠
慧慧今年20 岁,在广西区内一所大学就读乘务专业。她虽然不是长相特别惊艳的女孩,但是整体很耐看。母亲阿丽是名普通的上班族。面对女儿上了大学后的变化,阿丽一筹莫展。
“我们平时上班忙,慧慧小时候都是她奶奶带的。”阿丽说,虽然女儿从小学习一般,但一直以来都乖巧懂事,但是上了大学后,她就变了。今年暑假期间,女儿和阿丽说,晚上经常睡不着。阿丽想不通,上了大学会有啥烦恼呢?听说大学里的学习也不算苦,为什么要整天想东想西而失眠?看到孩子脾气变差、身体变差,阿丽虽然很心疼,但又感到无能为力。阿丽说,暑假里,女儿可以一整天不出房间,白天躺在床上,晚上才起来洗澡吃点东西,几乎一个月都没怎么和父母说话。女儿也不喜欢出门,暑假里表姐妹来找她玩,她也不肯出去,只说出去玩没意思。
“大学生这样的状态怎么行!人变得这么懒, 不就废了吗?看到她这样,我的心里就有一团火。”阿丽气呼呼地和医生诉说着。自己说女儿几句,女儿也会怼回来,埋怨为什么要给她报这样的专业,为什么没把她生聪明点,急躁起来就哭着发脾气、摔东西。
“我这个人脾气比较急,看到女儿做得不对的地方总是忍不住要说她。”阿丽说,自己没太多文化,的确也不是一个温柔的母亲,但是看到女儿变成了这样,她的内心又焦虑又苦恼。
心中的“大山”压着她
“其实我心里有很多事,不敢和父母说。他们真的不理解我。”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孙华的循循善诱下,慧慧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在我的印象里,父母好像一直都在争吵:今天的西葫芦,怎么炒得这么咸?为什么没穿红色那件衣服出门?这个星期去外婆家还是奶奶家……”
慧慧告诉医生,父母也经常会为了自己的事争吵。“就连我生病的时候,父母都会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居然感冒了!可能这是他们表达关心的方式吧,但是我一点都没有感受到他们的关心。”慧慧说,听亲戚讲,父母是相亲认识,认识没多久就结婚了。从小到大,她很少看到父母之间有亲昵的举动,甚至相互间也没有太多关心的话语。父亲似乎总是很忙不在家,在家时,也很少管自己,遇到一点不顺心,就会抱怨、生气,还会指责母亲。每次父母争吵,她就会躲在角落哭, 觉得自己很不幸,为什么会生在这种家庭。后来,她熬过了高中阶段,觉得终于可以离开家去上大学了。
“刚进入新学校的时候,我还是挺好奇和期待的。虽然专业不是自己选的,可父母觉得好,我也接受了。”慧慧说,她的专业是为城市轨道交通定向培养技能人才的,毕业时会有一定淘汰率。也就是说,她要做到学习成绩和身材体型都过关,才能不被淘汰。
“我其实很努力了。每天早早去操场背书,做实操练习,可不知道为啥,成绩进步不是很大,这让我有点不自信了。班里有好些同学家庭条件很好,总是相互炫耀用了高级化妆品、买了名牌衣服、吃了网红食品。想到自己的生活平淡,以后可能会和他们有更大差距,我就更加失落了。”慧慧说,前两个学期,她的成绩还不错,可上学期成绩有点下降,她很焦虑,晚上总是睡不好。从今年5 月开始,有时候整晚都睡不着觉,白天特别累,听课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
将痛苦埋藏在心里
“你为啥不告诉父母你的痛苦?”孙华问慧慧。
“我之前说了,但他们不理解,说是我的心思不在学习上。”慧慧说,从小父母爱拿自己和别人比,说自己这里不行,那里不对。成绩不如邻居小姐姐,做事不如表姐表妹。久而久之,她也不愿和父母多说了。
慧慧甚至还告诉孙华,自己将来不想结婚,因为她对爱情和婚姻很恐惧,不想过父母那样的生活。当时,女孩拿着手机的手一直在颤抖,说到激动处,整个身体都在颤动。经过一番耐心的安抚和劝慰,慧慧才说出了背后的原由。“大概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在村里玩,有个陌生男人走过来,一把抱起我,摸了我,还吓唬我不能告诉父母,不然再看到我就修理我。”慧慧说,她当时害怕极了,可又不敢和父母说,怕说了被骂。虽然之后她没有再见过那个男人,但她从此不敢一个人出门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已不怕一个人出门,只是依旧很排斥异性。在大学校园里,她也基本不和异性同学接触,女性朋友也不多,所以感觉很孤独。
“心情低落的时候,我就会吃很多,然后就会产生罪恶感,开始催吐、节食。这样的日子太难受了。”慧慧说,但事与愿违,身体一直和自己对抗,因为饮食不规律,她上大学后足足胖了10 斤。现在她165 厘米的个子有120斤, 许多班上的女孩都背地里叫她“ 土肥圆”,这让她更觉得自卑。看着身体的变化,慧慧更觉得自己将来无法就业。就这样,她开始失眠了。
心理治疗师分析:允许孩子表达,家长要学会倾听和理解
经过诊断,心理治疗师认为慧慧的心理困惑、情绪问题主要来自对学习、就业的担心和恐惧。如今,睡眠、饮食、情绪都出现了不良反应,已经处于“焦虑状态”。而这与她的成长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不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慧慧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简单粗暴,也缺少对孩子的陪伴,不懂得共情、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女孩小时候因为担心被骂而隐瞒自己受到欺负的事情,这成了女孩内心的“刺”和创伤,加之没有被及时发现并化解,导致女孩安全感不足,对异性有恐惧和排斥感,这些影响了她的正常社交和人际关系。
“慧慧的母亲觉得上大学之后努力学习就好了,其他不必理睬。可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当人处于一种紧张、孤立的人际关系状态中,独善其身很难,孩子要静下心来学习是做不到的。”孙华说。
当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攒够了孤独与失望,就逐渐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然而,慧慧虽已成年,但在对社会事务的认知、现实问题的解决以及人际关系处理上还是不成熟的,依旧非常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可在现实压力面前,她得不到支持,又没有好的处理方法,就会感觉焦虑无助,情绪低落,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如何爱,是为人父母应该修炼的一门功课。很多父母与子女最大的矛盾在于难以认同对方的观点与做法。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以一种成人世界的思维和标准来限制、规范孩子,很容易压抑孩子的自由意志。这种压抑感还容易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产生自卑、逆反心理。
目前,慧慧的睡眠和情绪问题已经通过住院治疗缓解了,但心理咨询和治疗还在继续进行中。心理治疗师认为,家庭治疗对慧慧病情的好转非常重要。慧慧的父母需要改变他们的固有观念和行为方式,平时多尊重孩子的意愿,允许孩子表达,学会倾听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帮慧慧走出困境。◆
(《健康生活》2022/11 期刊架位号[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