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架位号[7117] 期刊架位号[7117]](./W020211221549355108476.png)
90后农村青年王相军,考大学无望后,边打工边穷游祖国大好山河,在此过程中邂逅冰川,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登过70多座冰川,拍摄过300多座冰川,中间遇险无数。 他把视频上传网络,积累140多万“粉丝”,被邀请到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现场分享、交流。 他没想到,自己无意间推开的一扇门,却打开了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 作为农民工,他不懂深奥的学术概念,但不妨碍他对冰川的热爱和担心,并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贡献一份心力。
邂逅冰川再也忘不掉
1990年,王相军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一个小山村。 2006年他带着全家的希望,考进县重点高中。 3年后,作为班里唯一的高考落榜生,王相军让家庭希望跌入冰窖。 复读3个月后,他的成绩没有提高,负罪感却逐渐增加,于是选择停学。
2010年春节过后,王相军带着900元钱南下深圳。 “作为不一样的农民工”,他想靠打工穷游祖国大好山河。
2011年,在云南丽江一家药店打工的王相军,被公交站台上的玉龙雪山旅游广告吸引。 在一个休息日,他来到景区,因给不起160元索道费用,便选择徒步登山。 8个小时后,王相军一瘸一拐地来到海拔4500米的冰川跟前。 只见近处一切都结了冰,就连光秃秃的石头上也裹着冰,仿佛身临冰雪童话世界,他被震撼得如同冰雕……无奈此时天色渐晚,王相军只得匆匆下山,而冰川就像一粒种子,悄悄落在他心间。
一年后,王相军无意间看到的西藏林芝米堆冰川照片,美丽的冰川勾起他的向往。 2012年11月,他从香格里拉辗转多次,终于抵达波密县100公里处的玉普乡米堆村。 作为世界海拔最低的冰川,米堆冰川下段穿行于针阔叶混交林带,两侧大山巍峨峻峭,洁白无瑕的雪山与似纱若锦的云雾交织,如同仙境。 置身米堆冰川之下的他,感觉自己像一颗失散多年的冰粒,终于找到故乡,激动得热泪盈眶……此后他留在西藏,在林芝、墨脱、波密、那曲等地边打工边看冰川。
后来,王相军去过新疆看冰川,到过三亚看海,还去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 兜兜转转一圈后,他的内心始终放不下西藏的冰川,最终带着花了3000元钱买下的相机,决定回到西藏探寻冰川。
王相军探访的第一座冰川是海拔5300米的卡若拉冰川。 巨大冰川像一排排武士,无言矗立在高原之上。 冰体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通透如玉。 冰川融化了的水在流动过程中出现二次结冰,形成长长短短的冰柱群,最长有十几米,最粗若成人身体。 因为裹有石头、沙子、泥土等杂质,冰柱呈亮黑色。 王相军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撼得说不出话,那一刻,他的心却平静得出奇……
历险无数无怨无悔
每从地图上找到一处冰川,王相军都恨不得一下子就飞过去。 可是,绝大多数冰川都隐藏在丛林深处,要接近它,需要跋山涉水,穿越原始森林,甚至还要徒步经过无人区。
王相军曾在卫星地图上看到一座特别壮观的S形冰川,历经千辛万苦到达现场,却发现绝大部分冰川融化成一个冰湖。 他踩着结冰湖面,小心翼翼进入冰川主体,拍下珍贵照片。
在王相军返回时,冰面厚度融化到不足来时的一半。 “轰隆”一声巨响,一处不远的冰川塌方,冰块带着轰鸣,坠入冰湖。 王相军吓出一身冷汗,硬着头皮继续缓慢挪动,可右脚还是踩空,掉进湖中。 所幸他在冰湖的边缘,水不深,挣扎几下,就爬上了冰面,可没走几步,再度落水。 此后,他不敢步行,只好在冰面上爬行。 他全身冻透,像一只冰冻壁虎,一寸一寸地匍匐前行……
还有一次,王相军前往林珠藏布冰川群,在人迹罕至的路上独自走了4天,才看见一间牧民为夏季牧场搭建的小木屋。 王相军决定夜宿木屋。 4月的夜晚,寒风顺着木屋的板缝呼啸而入,冻得他瑟瑟发抖。 然而,比寒风更让他胆寒的,是午夜过后那一声更比一声近的狼嚎。
王相军被狼嚎惊醒后,立刻钻出睡袋,把门拴死并用木头顶着。 其实,小木屋并不结实,野狼随时都能从屋顶蹿进来。 情急之下,他使劲往火堆里加柴,把火烧到房顶那么高。 10余头狼,眼里泛着绿光,围着木屋来回转悠,凌厉的叫声让王相军仿佛闻到扑面而来的死亡气息。 他数着时间,等待天亮。 黎明前,木柴烧完了,狼群终于散了,王相军一个趔趄瘫倒在地上,告诉自己“去了林珠藏布冰川后就罢手”。
与狼群擦肩而过的害怕劲儿刚过,他又上路了。 2018年元旦夜晚,王相军在亚龙冰川附近一处小木屋里避寒。 睡梦中,他被掉落的碎石渣砸醒,睁眼一看,屋顶破掉的大窟窿里,一只熊掌伸了进来。 之前,当地村民告诉过他,熊害怕金属敲击的声音,遇到熊你就使劲敲铁锅。 王相军一屁股坐起来,拿出锅碗狠命敲打。 几分钟后,熊吼了一声,走了,而他手中的铁锅碎了,铁碗瘪了。
拍摄冰川脚步不停
有些冰川王相军拜访多次,可每次都能发现它们在消融变瘦。 有一回,他正好目睹冰川融化,两边的山和森林失去支撑而塌陷的情景。 一声巨响过后,那些岩石、泥土和古树坠入冰湖。 如果不是泥土将冰湖染成刺目的红色,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冰川消融就像老友的离去,让王相军很心疼。 他想把冰川消融的震撼现象和心痛感觉,通过视频分享给更多的人。 从视频中,普通“粉丝”看到的是别样风景,而专业人士发现了学术价值。
2019年11月初,王相军准备从西藏林芝到尼泊尔看冰川时,接到一个电话,邀请他前往西班牙马德里,在12月6日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现场分享他的冰川观察。
“肯定是骗子! ”他第一反应是诈骗电话。 挂掉电话后,他心里直嘀咕:“自己是一个浪迹四方的野人,怎么可能和联合国扯上关系? ”几天后,他通过快手公司收到联合国官方邀请函,才知道这是真的,顿感责任重大。
为了不丢中国人的脸,临行前,王相军特意修剪了乱糟糟的头发,还买了新衣服。 轮到他发言时,因为紧张,以至于嘴巴有些磕绊,有种夜宿冰川时被冻僵的感觉。 不过,与会者并不介意,而是被他的故事和他拍摄的视频深深吸引。
演讲完毕,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一位德高望重的学术界人士评价说王相军的视频不可复制,每一帧都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冰川资料,还有些视频是历史孤本。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行,让王相军的视频创作有了新的方向。 他不再只聚焦景色,而是把自己行为与一个关乎人类和自然命运的宏大主题联系在一起。 他把“气候变化祸延后代”这句话作为警言,并在百万“粉丝”中倡议“保护环境从我开始”,“粉丝”们也积极响应。
2020年,王相军原本计划从喜马拉雅山东端走到西端,拍完喜马拉雅山北坡比较大的冰川。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滞留在尼泊尔的博卡拉。 7月尼泊尔解封后,他又奔波在拍摄冰川的路上。 专家告诉他:“很多冰川消融后,如果想要恢复曾经的体积,或许要等到下一个冰河时代。 ”
登过70多座冰川、拍摄过300多座冰川的王相军,表示接下来的行程会快马加鞭。 虽然人的行走速度赶不上冰川的变化速度,但他想努力奔跑,尽可能为冰川消融前多留存一些珍贵影像,为保护环境尽一份朴素心力。
责任编辑:王 娟 wjbj2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