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捐髓救人:女教师的抉择获千万点赞(2021/01/16)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7117]

   文:丁 岚 

  2020年8月,江苏省红十字会开展“献血故事”征文​‍‌‍​‍‌‍‌‍​‍​‍‌‍​‍‌‍​‍​‍‌‍​‍‌​‍​‍​‍‌‍​‍​‍​‍‌‍‌‍‌‍‌‍​‍‌‍​‍​​‍​‍​‍​‍​‍​‍​‍‌‍​‍‌‍​‍‌‍‌‍‌‍​。 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方倩茹用“写给孩子一封信”的方式,给宝宝讲述自己捐髓的经历,戏言宝宝是捐髓捐出来的​‍‌‍​‍‌‍‌‍​‍​‍‌‍​‍‌‍​‍​‍‌‍​‍‌​‍​‍​‍‌‍​‍​‍​‍‌‍‌‍‌‍‌‍​‍‌‍​‍​​‍​‍​‍​‍​‍​‍​‍‌‍​‍‌‍​‍‌‍‌‍‌‍​。 这封温暖的信揭开了她艰难备孕的往事,也揭开了她放弃备孕捐髓救人的感人事迹,一时火遍全网​‍‌‍​‍‌‍‌‍​‍​‍‌‍​‍‌‍​‍​‍‌‍​‍‌​‍​‍​‍‌‍​‍​‍​‍‌‍‌‍‌‍‌‍​‍‌‍​‍​​‍​‍​‍​‍​‍​‍​‍‌‍​‍‌‍​‍‌‍‌‍‌‍​。 

  善良女孩送给自己的“成人礼” 

  方倩茹是江苏省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1989年出生于江苏丰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父母在她和哥哥上中学时就双双下岗了,加上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身上。 为了供子女上学,母亲开过三轮车拉货,当过药厂业务员,还卖过几年早点。 

  大学4年,方倩茹一直坚持在学校图书馆勤工俭学。 她吃过苦,遇到过困难,也得到过很多热心人的帮助。 在家乡的父母为此总是喜欢叮嘱女儿:“不要太累了,别耽误学习,更不能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受人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  

  母亲不知道的是,善良的种子早已在方倩茹的心里播下。 在2009年高考结束之后,方倩茹就给自己送上一份特殊的“成人礼”:“考完之后第二天,我没有告诉父母,去献了一次血,并去相关部门进行了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我觉得,这份‘成人礼’太有价值了,它让我知道,从此我就是一个成年人了,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做点什么。  

  2014年7月,方倩茹从江苏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并顺利通过了相关考试,成为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 

  在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教师职业的同时,方倩茹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她与江苏睢宁小伙周旋擦出了爱的火花,很快就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 

  备孕良机风波再起 

  婚后的生活平静而幸福,但方倩茹很快又遇到了另一个挑战:她被查出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医生告诉她,这样的情况很难自然受孕! 

  拿到诊断书,方倩茹的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丈夫是家中唯一的男丁,公公婆婆早就盼着抱孙子了,这可怎么办啊! 

  “别愁,这事呀,光咱们愁也不能解决问题,我觉得最正确的办法还是听医生的。 ”一旁的丈夫拿出纸巾给方倩茹擦去眼泪,温柔地安慰她。 之后的日子,小两口采取了一种“最笨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医生说方倩茹的孕酮低,需要补充雌激素,小两口就严格遵照医嘱,打针吃药,同时坚持每天喝豆浆补充雌激素; 医生说方倩茹的体重超标,小两口就互相监督,坚持低盐低脂饮食,不熬夜还戒掉了夜宵; 医生说方倩茹对一些西药的药物成分比较敏感,建议适当配合一些中成药进行治疗,方倩茹连续吃了八个月的中药,从不喊一声苦…… 

  方倩茹说,那段时间最辛苦的不是她,而是她的丈夫周旋。 “他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是给我做可口的早点; 傍晚下班的第一件事,是去附近的菜市场给我买新鲜的水果蔬菜。 结婚前什么家务都不会做的他,自从和我结婚以后,就成了我们家的大厨、设计师、保洁员,还是我的心理辅导师。 ”说起这些,方倩茹眼角眉梢总是带着笑。 

  更让方倩茹甜到心里的,是来自婆家人的关爱。 “婆婆听说我几乎很难自然受孕后,不仅没有一句抱怨,反而叮嘱我丈夫让他一定要多多关心我,让我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她老人家只要有空,就过来给我做好吃的,像疼自己的亲闺女一样疼我……能嫁入这样有爱的家庭,真的是我一生的幸运!  

  工夫不负苦心人。 坚持治疗整整十个月后,2015年9月中旬,他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医生检查后告知,方倩茹恢复良好,已经迎来了最好的怀孕时机! 

  夫妻俩闻讯,激动得紧紧拥抱在一起。 那些日子所吃的苦、担的心,他们在这一瞬间觉得都值了! 小两口谈论的话题,由之前的治病开始换成了如何抚养孩子。 

  这对年轻夫妻的兴奋只维持了一周,一个电话又将他俩的生活重新进行了安排。 那天下午,方倩茹接到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告诉她根据骨髓库的匹配结果,她的骨髓与重庆一名9岁白血病男童配型成功,符合捐献条件。 

  夫妻俩一下子蒙了,随后就是彻夜不眠的纠结:方倩茹好不容易迎来了最佳怀孕时机,希望能尽快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那边却有一个9岁的孩子等着骨髓救命。 

  怎么办? 

  第二天上午一早,夫妻俩就去找到医生,咨询方倩茹能不能捐献骨髓。 几个医生讨论了一下,然后才慎重地告诉他们:如果此时进行捐献,那方倩茹至少要再调养一年多时间才能重新进行备孕,到那时她能否再次得到好的备孕时机还无法确定。 

  捐髓救人,做孩子一生的榜样 

  最终,那个需要帮助的9岁白血病男孩让方倩茹下定了决心:“我是一个非常渴望有孩子、也很喜欢孩子的女人,即使这次不能要孩子,那以后我还有机会,毕竟我还年轻。 可是,那个急需骨髓救命的9岁孩子,如果失去了这次机会,也许他的生命就随风而逝了啊!  

  想清楚了以后,方倩茹决定跟丈夫摊牌。 不出方倩茹所料,一向支持她的周旋这次一百个不愿意。 他告诉妻子:“我不是让你逃避责任。 但是,你的身体情况,你自己应该更清楚。 之前,你自己、我们全家人为这件事情吃了多少苦,相信你也不会忘记。 所以,我认为你目前不适合去捐献骨髓。  

  一向好脾气的方倩茹,这一次却执拗地表示:“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我已经决定了,请你一定原谅我。 最重要的是,万一这个孩子因为这个理由而失去生命,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话已至此,周旋知道已经不可能让方倩茹改变主意,只能无奈地与妻子达成协议:再等一段时间,如果有其他捐献者也能配型成功,方倩茹就放弃这次的捐献。 

  那些日子,周旋每天都在期盼能接到电话,能听到一句“我们已经找到新的捐献者了”。 可是,他一直没有等来这个电话。 最终,他只能无奈地和妻子一起去劝说双方的父母。 

  2015年12月28日,在家人五味杂陈的心情中,方倩茹从睢宁县的家里来到徐州市区成功完成了捐献,医生从她身体中抽取了94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手术进行了将近五个小时,周旋一直细心地陪伴在方倩茹身边。 手术过程中,捐献者必须一直躺在床上,不能喝水更不能上厕所。 细心的周旋提前买好小黄瓜,切成薄片让妻子含着,中间还不停地用棉签蘸水擦拭她的嘴唇,以此缓解她干渴的感觉​‍‌‍​‍‌‍‌‍​‍​‍‌‍​‍‌‍​‍​‍‌‍​‍‌​‍​‍​‍‌‍​‍​‍​‍‌‍‌‍‌‍‌‍​‍‌‍​‍​​‍​‍​‍​‍​‍​‍​‍‌‍​‍‌‍​‍‌‍‌‍‌‍​。 

  看着丈夫忙碌的身影,躺在手术床上的方倩茹心里充满内疚。 她盯着丈夫许久,只说了一句话:“谢谢你!  

  手术后,方倩茹在家整整休养了一个月,一直是丈夫细心照料她。 一天晚上,方倩茹问丈夫:“你会不会生我气? 因为这次捐献耽误了我们自己要孩子。 ”没想到丈夫给出的回答竟是:“你都这样了,我哪里还舍得生你气呢。 孩子的事你不要有负担,如果下一次备孕不成功,我们就去尝试做试管婴儿。 放心吧,孩子一定会有的!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奇妙的事情竟然悄悄发生了。 2016年2月初,方倩茹在医院检查身体时,医生告诉她:“恭喜啊,你已经怀孕一个多月了。  

  2016年11月,方倩茹剖宫产下了一个八斤四两的健康男宝宝。 

  如今,宝宝已经4岁了,长成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小男子汉。 而方倩茹的捐献行为也深深感染了丈夫,周旋在2019年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捐髓志愿者。 夫妻俩之后还相继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2020年8月,江苏省红十字会开展“献血故事”的征文。 身为语文老师的方倩茹,想到了用“写给孩子一封信”的方式,给宝宝讲述妈妈捐髓的经历。 

  在这封信中,方倩茹动情地写道:“亲爱的宝贝,你忽闪着眼睛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我想了想,你应该是捐髓赠送的。 言语中有那么几分玩笑,也有不得不承认的认真。 仔细想想,你可不就是捐髓送的么。 对于一个‘多囊’妈妈来说,你的到来就是上天最好的礼物,你给爸爸妈妈带来了更大的欣喜和对未来的无限感激……” 

  方倩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并很快在网上刷屏。 有网友在相关报道下留言说:“宝宝就是上天对你大爱之举的馈赠,相信今后你还会收获更多! ”方倩茹班上多名学生家长从媒体上得知了她放弃备孕捐髓救人的事迹后,发短信向她表示敬意:“您的举动会是孩子们一生的榜样!  

  采访中,方倩茹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算是一份爱的接力吧。 她相信,这个社会一定会因为有正能量的人越来越多,而变得更加温暖、更加和谐。 

  责任编辑:马伟强 125843608@qq.com 

(《家庭》 2020/24)   期刊架位号[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