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架位号[6418] 期刊架位号[6418]](./W020211221548918616915.png)
一场秋雨一层寒,阵阵秋雨,渐进冬年。 随着天气慢慢变得寒凉,咳嗽的人们也逐渐多了起来。
咳嗽是人们最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世上没有人敢说自己从来没有咳嗽过; 但咳嗽也是最多疾病种类的症状之一,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以及一些恶性肿瘤,都可能会引起咳嗽。 虽然感冒咳嗽最为多见,但是有些严重疾病的早期,可能唯一的症状就是咳嗽。 一旦误诊或延误治疗,就会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对于咳嗽,应当高度重视,积极辨明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我国传统医学和民间对于咳嗽的辨识早就有了一些经验总结。 民间“清痰轻,黄痰重,咳不出来要了命”之类的谚语广为流传,说的就是从痰的性质、颜色来辨识普通的感冒咳嗽,以及感染的早期、感染的后期或者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 其实从今天来看,这些民谚也有较大的局限性,只适合部分感染性疾病。 例如,咳嗽有湿性咳嗽与干性咳嗽之分,湿性咳嗽有痰,干性咳嗽是没有痰的。 而干性咳嗽可能是着一些很不起眼的疾病,如咽炎之类; 也可能是很严重疾病的早期症状,如肺癌等。
当代医学已经对咳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医生们会根据患者咳嗽有痰、无痰和痰的颜色、性质,有无发热,以及咳嗽的音色、时间和规律、伴发症状等,探寻出疾病的蛛丝马迹,为患者开出相应的检查项目,以期能准确诊断疾病,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但作为患者,也应当了解一些有关咳嗽的知识。 毕竟自己对自己的病症表现是最为了解的。 如果能在日常不起眼的咳嗽时发现一丝异常而及时就医,将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摘自《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0/10 期刊架位号[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