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吃饭的哲学(2020/10/12)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6384]

     

  周 颖/文 

  《碗净福至》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先生今年出版的新作​‍‌‍​‍‌‍‌‍​‍​‍‌‍​‍‌‍​‍​‍‌‍​‍‌​‍​‍​‍‌‍​‍​‍​‍‌‍‌‍‌‍‌‍​‍‌‍​‍​​‍​‍​‍​‍​‍​‍​‍‌‍​‍‌‍​‍‌‍‌‍‌‍​。 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道朴素的生活理念:对生命心怀敬畏,对食物心怀感恩,方能以淡定的心态,从容而优雅地走完这一生​‍‌‍​‍‌‍‌‍​‍​‍‌‍​‍‌‍​‍​‍‌‍​‍‌​‍​‍​‍‌‍​‍​‍​‍‌‍‌‍‌‍‌‍​‍‌‍​‍​​‍​‍​‍​‍​‍​‍​‍‌‍​‍‌‍​‍‌‍‌‍‌‍​。 这也是书名“碗净福至”的意义所在​‍‌‍​‍‌‍‌‍​‍​‍‌‍​‍‌‍​‍​‍‌‍​‍‌​‍​‍​‍‌‍​‍​‍​‍‌‍‌‍‌‍‌‍​‍‌‍​‍​​‍​‍​‍​‍​‍​‍​‍‌‍​‍‌‍​‍‌‍‌‍‌‍​。 

  “碗净”代表着对于食物的尊重,代表着对于劳动人民辛苦劳动的认同。 可惜现在很多孩子缺乏珍惜食物,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之教育。 其实,如果对于食物有了足够的尊重,人生态度有了正确的认知,那么“福至”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最深沉的哲理往往蕴含于生活中的点滴,就如同在日常一餐一饭的不经意间,就隐藏着人一生的福报。 对食物缺乏敬畏的人,终会得到惩罚。 《朱子家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不仅是提倡节俭,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教育世人要学会感恩。 

  北宋年间,汴京城外有一富家子弟,仗着家境富裕,生活奢靡。 他每顿饭都要吃各种馅料的水饺,但每次只吃里面的馅,将外皮吐出。 十几年后金兵入侵,将汴京城洗劫一空。 那个不经事的少年已成中年人,此时的他家产散尽,一路跟随着人群逃亡,无奈路途艰辛,吃完了干粮后,终于饿得倒地不起。 就在他奄奄一息之际,一个老和尚将他背到寺里,给他熬了一锅面糊,这才获救。 他起身拜谢,老和尚却摇头道:“无须谢我,你方才所食,本就源自你家,此时不过物归原主而已。 ”老和尚指着房后的一堆口袋说,当他还是少年时,奢靡之风已被众人熟知,这老和尚每天早上就守在他家门前的河边,将后厨洗碗倒掉的饺子皮细心收集起来,用清水洗净后再晒干,日积月累早已堆满了整个房间,如今身逢乱世,老和尚用它救济了不少人。 他听完后,顿时羞愧不已。 

  你对食物的态度,即是他人对你的态度。 在《碗净福至》里,蔡先生回忆了父亲的早餐,谈起了去早市买菜的乐趣,说到了日比谷公园的野餐,烟火气息很浓,但是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有意义的人生。 “热爱生命的人,一定早起,像小鸟一样,他们得到的报酬,是一顿又好吃又丰富的早餐。  

  吃好喝好了,那人生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太多遗憾了。 “要过愉快的生活不难,知足长乐。 ”这是蔡先生总结出的人生经验,他也是这么践行的。 

  不管多么匆忙,在烟熏火燎中品味美食,依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遗憾的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缺乏的,不仅是对食物应有的尊重,还有对烹饪食物的耐心。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将外卖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习惯了在手机里下单的双手,再也回不到那载满油盐酱醋的灶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男女在狭小的厨房里互帮互助,为一道美食而精心筹备,那种在锅碗瓢盆的碰撞中累积出的情趣和风韵,正是爱情永葆青春的奥秘。 这便是所谓的饮食男女。 

  

  (摘自《烹调知识》 2020/09) 期刊架位号[6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