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资源推荐 > 新刊推荐
姐姐乘风破浪,却饿得头昏眼花(2020/08/28)
发布时间:
  

  期刊架位号[8648]              

  
  谭保罗 

  常务副主编 

  城市研究院院长 

  这些年,追捧女性尤其是30 到40 多岁“熟女”的文化作品越来越流行,比如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电视剧《三十而已》等等​‍‌‍​‍‌‍‌‍​‍​‍‌‍​‍‌‍​‍​‍‌‍​‍‌​‍​‍​‍‌‍​‍​‍​‍‌‍‌‍‌‍‌‍​‍‌‍​‍​​‍​‍​‍​‍​‍​‍​‍‌‍​‍‌‍​‍‌‍‌‍‌‍​。 还有很多网文也在刷屏,它们讲的东西都差不多,即优秀女性越来越活出自我,“释放自我”​‍‌‍​‍‌‍‌‍​‍​‍‌‍​‍‌‍​‍​‍‌‍​‍‌​‍​‍​‍‌‍​‍​‍​‍‌‍‌‍‌‍‌‍​‍‌‍​‍​​‍​‍​‍​‍​‍​‍​‍‌‍​‍‌‍​‍‌‍‌‍‌‍​。 

  有人认为,一些节目有点“出格”​‍‌‍​‍‌‍‌‍​‍​‍‌‍​‍‌‍​‍​‍‌‍​‍‌​‍​‍​‍‌‍​‍​‍​‍‌‍‌‍‌‍‌‍​‍‌‍​‍​​‍​‍​‍​‍​‍​‍​‍‌‍​‍‌‍​‍‌‍‌‍‌‍​。 一位40 岁的女艺人在电视里说,自己婚姻比较曲折,她还自爆,要同时交四个男朋友才能满足。 网友惊呼,她太“猛”了。 这位女艺人很性感,经常以渔网装示人,她是位歌手,唱起歌来,浑身扭动。 

  在一些电视剧中,大龄女性则被年轻男性疯狂追求,无处可逃。 这些年轻小伙都是“三好学生”:样貌好,身高一米九,长得像刘德华; 人品好,嘘寒问暖不算什么,而且“可以不要孩子”; 家世好,自己哈佛毕业,爸爸还是高官或土豪。 总之,大龄女性很爽。 

  这让我想起了男影星张嘉益,《蜗居》让他一战成名。 在影视作品中,他是中年成功男性“专业户”,总被年轻女性追求。 但现在,张嘉益这种“成功大叔”已经过时了。 《蜗居》是2009 年的事情,仅仅10 年之后,世道已经彻底改变。 为什么这么快? 

  显然,因为这些文艺作品的受众在变,更深一步讲,广告商眼中的超级客户在变化。 换句话说,熟女有大把时间在消费这些文艺作品,并且她们作为消费决策者的地位越发稳固,所以必须讨好她们。 而在10 年前,情况并非如此。 

  为什么有这个变化呢? 我认为与经济形势特别是资产价格和通胀有很大关系。 听我慢慢讲这个逻辑。 

  首先,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全职妈妈群体。 实际上,妇女选择放弃工作,在家带娃,本质上是一个简单的机会成本抉择问题,他们放弃工作在家带娃的净收益(收益减成本)是高于工作的净收益的。 

  两个角度:一是,女性白领的实际工资这些年增幅不大(原因复杂不讨论),或者她们的就业岗位一直在萎缩。 而另一方面,月嫂、家庭教师的薪酬却不断上涨。 也就是说,女性白领放弃低薪工作在家带娃,不请月嫂和家庭教师,净收益高于自己工作上班。 

  其次,资产价格的飙升让一部分中产家庭,已经不再有“双职工”必要。 一些“上车”较早,住房数套的中产家庭,光靠房租,每月就有上万甚至数万的净现金流入。 

  这还不算那些房叔、房婶。 此外,资产价格飙升又导致家庭对未来的“信心指数”暴增,于是二孩甚至三孩出生。 

  这种情况下,再叠加以上第一个因素(请月嫂和全职在家成本收益权衡),更多妈妈们选择全职在家。 

  为什么会有以上两个趋势? 不妨关注通胀和资产价格。 以通胀为例,它可能导致白领实际工资水平的下降,即工资增长赶不上通胀。 同时,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也会推高人工成本(茶米油盐,城中村涨房租或城中村被拆除),因此他们必须要提高薪酬才能在城市生存。 

  这些“价格机制”的暗流,可能你平时感觉不到,但所有人必然在无意识中做出最理性的选择。 中国的全职妈妈群体就是这么出来的。 当孩子上了幼儿园,上了学,她们会有自己的时间看电视,而且她们的确也需要心理安慰。 

  我的一位朋友也是全职妈妈,35岁有两个娃,每天带孩子学钢琴、学英语,累得够呛,却不敢吃晚饭。 她经常半夜被饿醒,醒来只敢喝点柠檬水。 她担心发胖,身材走样。 我说,既然乘风破浪,就不要在乎老公的看法。 她说,这可不好办。 

  显然,要真正让女性乘风破浪,我们这个社会要做的,还有很多。 

  记者邮箱 tdb@nfcmag.com 

  

  (摘自《南风窗》 2020/17)  期刊架位号[8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