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发现 > 馆报馆刊 > 阅微
第四十七期——园林之美
发布时间:2018-07-18

【卷首语】 

  陈从周(1918-2000年),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杭州,原名郁文,以字行世,晚号樟翁。中国著名古建筑、古园林专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今年是陈从周先生诞辰百年,本期《阅微》线下带领一批读者寻访了南京名园、“南都第一园”的瞻园,并特别选用《园林与山水画》作为卷首语。

园林与山水画

陈从周 

  清初画家恽南田(寿平)曾经说过:“元人园亭小景,只用树石坡池,随意点置,以亭台篱径,映带曲折,天趣萧闲,使人游赏无尽凸。”这几句话可供研究元代园林的重要参证。所以不知中国画理画沦,难以言中国园林。我国园林自元代以后,它与画家的关系,几乎不可分割,倪云林()的清秘阁便是饶有山石之胜,石涛所为的扬州片石山房,至今犹在人间。著名的造园家,几乎皆工绘事,而画名却被园林之名所掩为多。

  我国的绘画从元代以后,以写意多于写实,以抽象概括出之,重意境与情趣,移天缩地,正我国造园所必备者。言意境,讲韵味,表高洁之情操幸求弦外之音韵,两者二而一也。此即我国造园特征所在。简言之,画中寓诗情,园林参画意,诗情画意遂为中国园林之主导思想。画究经营位置,造园言布局,叠山求文理,画石讲皴法。山水画重脉络气势,园林尤重此端,前者坐观,后者人游。所谓立体画本,而晦明风雨,四时朝夕,其变化之多,更多于画本。至范山模水、各有所自。苏州环秀山庄假山,其笔意兼宋元诸家之长,变化之多,丘壑之妙,足称叠山典范,我曾誉为如诗巾之李杜。而诸时代叠山之嬗变,亦如画之风格紧密相关。清乾隆时假山之硕秀,一如当时之画,而同光间之碎弱,又复一如画风,故不究一时代之画,难言同时期之假山也。

  石有品种不同,文理随之而异,画之皴法亦各臻其妙,石涛所谓野峰与皴合,皴自峰生冶。无皴难以画石。盖皴法有别,画派遂之而异。故能者决不能以湖石写倪云林之竹石小品,用黄石叠黄鹤山樵之峰峦。因石与画家所运用之皴法有殊。如不明画派与画家所用表现手法,从未见有佳构。学养之功,促使其运石如用笔,腕底丘壑出现纸上。画家从真山而创造出各画派画法,而叠山家又用画家之法而再现山水。当然亦有许多假山直接摹拟于真山,然不参画理概括提高,皴法巧运,达文理之统一,必如写实模型,美丑互现,无画意可言矣。 

  中国园林花木,重姿态,色彩高低配置悉符画本。“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文学家、园林家、画家皆欣赏它,因有共同所追求之美的目标,而其组合方法,亦同画本所示者。画以纸为底。中国园林以素壁为背景,粉墙花影,宛若图画。故叠山家张涟能野以意创为假山,以营丘、北苑、大痴、黄鹤画法为之,峰壑湍濑,曲折平远,经营惨淡,巧夺画工冶,已足够说明问题了。

  一九八二年一月 

  卷首语

  园林与山水画 / 陈从周

  访问

  我们应该拥抱数字阅读的时代——郭英剑教授访谈录 / 蒋小峰

  专稿 

  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 陈从周

  怀念陈从周教授 / 蔡达峰

  洛阳纸贵话《说园》/ 陈鹤岁

  中国园林建筑之美 / 宗白华

  瞻园小记/ 紫  溪   

  新书架  

  文笔

  雪拉山上的一眼万年 / 张  阅

  书人书事(二则) / 胡忠伟

  赏读 

  金陵的古迹 / 石评梅

  黄梅时节 / 吴组缃  

  经典 

  谈古文辞的研读 / 王  瑶

  荐书

  园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