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美活动 > 活动报道
【悦享读】指尖寻光,走进南京市聋人学校
发布时间:2023-12-04

  122日下午,金陵图书馆在南京市聋人学校开展了“指尖寻光—掐丝珐琅”非遗文化讲座,参加南京市高中生劳动技能竞赛的来自南京市聋人学校和各大高中共140多名师生,共同体验了这场掐丝珐琅体验课程。

   

    活动开始前,学生们参观了老师带来的精美绝伦的掐丝珐琅画和往期课程中制作的杯垫成品,对今天的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课程开始后,由老师介绍了掐丝珐琅的来源与演变历史。掐丝珐琅是指在金、铜胎上用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的器皿。在我国流行的珐琅工艺分为三种:一种叫做“铜胎嵌丝珐琅”,即习称的“景泰蓝”;第二种叫做“铜胎錾花彩釉绘珐琅”;第三种叫做“铜胎彩釉绘珐琅”。掐丝珐琅画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品,它是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被称作“不用烧的景泰蓝”。

   

    本次“掐丝珐琅”制作主题是“熊猫寻宝记”,是一个新手入门的杯垫制作,采用铜丝与木胚进行掐丝。首先,老师对制作的手法与过程进行拆分讲解,配合视频演示,并做出示范,再由体验者进行手工作业。由于部分学生有听力障碍,在老师讲课的同时,南京市聋人学校还配备了手语老师做全程手语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完成初步的掐丝手工,形成城墙、飞檐、攀墙的熊猫等轮廓,再进行点蓝、沉淀、烘烤等步骤,整个过程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制作过程中,一百多名师生井然有序,所有人都在认认真真地掐丝,并在老师的巡场指导下不断完善手工作业,努力学习着这项非遗手工,体验着工艺出自自己手中的成就感。杯垫一个个的完成,同学们都在兴奋地互相传看展示,切实地感受和传承着非遗文化。

    

  “指尖寻光”非遗手工活动是特殊群体与普通群体共同学习的课堂,也是互相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指尖寻光”不仅是在上一节非遗手工课,还是传授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用非遗手工开拓未来生活、就业的道路,给予生活多样可能。金陵图书馆“指尖寻光”活动,用阅读推广共创和谐、美好未来。

  (文/编:孔瑶 审:孙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