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午,“非遗学堂”系列课程在金陵图书馆105教室开展了一次手工抄造宣纸的体验活动。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宣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品,广泛用于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的手工纸张。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一般来讲,生产一张传统优质宣纸,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出厂,需经撕皮、蒸煮、沤制、摊晒、捶捣、漂洗、制浆、捞纸、压榨、烘晒、剪纸等十几道手工工序和一百多道不同的操作流程而成。宣纸品种有按照配料、规格、厚薄、帘纹四种分类法,相互交错有100多个品种,具有百折不损、吸水润墨、不腐不蛀等特点,其特有的晕染效果满足了中国书法、绘画的创作需要,是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最佳载体。同时,宣纸因能保存数百上千年,不蛀不腐、经久不脆,从而赢得“千年寿纸”、“纸中之王”的美誉,被大量地运用到典籍珍藏载体。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宣纸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次课程需要准备的主要材料有:构树皮、草料、抄纸网、抄水盆、干花等。抄造的大致过程分为四步:第一步,将准备好的构树皮捣烂,之所以选用构树树皮,一是因为这是本地区非常常见的树种,极易获得。二是构树皮的纤维较长,成纸有韧性,搭配不同比例的草料,可以制成各种品类的宣纸;第二步,开始制作纸浆,将先前准备好的已经捣烂的树皮加入草料混合放入料理机里充分打碎打匀,因为第一步的主要目的是重在让小朋友体验,而这一步也是为了将第一步加以完善;第三步,将破壁机中的纸浆倒入水中,再加入干花悬、浮剂并充分摇匀;第四步用抄纸网抄造纸张并晾干即可。
宣纸制作技艺在以代一代的制作师手中已经传承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在人们的摸索和实践中,其技艺日臻完善。对于这种珍宝一般的传统纸而言,人工制作的程序大多仍不能被机器制作所取代,这其中承载的珍贵文化价值和历史积淀也必将被一代代制作者和使用者传承下来。本次活动的小同学们积极参与,高度配合,对宣纸制作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希望他们能在古老的技艺中寻找到非遗技艺之美。
(文/编:潘健 审:纪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