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美活动 > 活动报道
“星火·文踪”云锦霓裳,红楼一梦——走近江宁织造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2-04-29

  作为“2021南京文学季”的活动,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曾在去年陆续为文化景点、纪念馆、书店等在内的首批109处“文学之都地标”挂牌,用文学为城市赋能。而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这个城市提醒着我们,文学、诗意与浪漫在任何时候都有意义。今年,金陵图书馆围绕“世界文学之都”主题,就南京市各“文学之都地标”,开设「点燃星火 寻访文踪」专栏,带领广大市民读者“云游”文都地标,探寻金陵书香,阅享文都之美。

  “文学之都”的南京,留给人类最宝贵的文学财富,毫无疑问,是孕育出了《红楼梦》这部皇皇巨著。曹雪芹早年在江宁织造府过着“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为他日后著写《红楼梦》提供了广阔的故事背景和丰厚的现实素材。

  江宁织造府是清朝专门制造御用和官用缎匹的官办织局,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云锦生产基地。清康熙帝6次下江南,有5次就住在江宁织造府内。这里的地名“大行宫”的称呼即由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在此住过而得名。江宁织造府在历史上共存在了262年,从清初顺治二年(1645)起至光绪年间被废止。

  1984年8月,考古专家在南京大行宫小学东南角施工地下,发现了一垅完整的假山基石和太湖石,还有一些色织染料,以及印有“大清雍正年制”字样的瓷碗底等文物。经专家鉴定,这里就是江宁织造府的遗址。

  为弘扬古都文化,南京再造江宁织造府,由两院院士吴良镛担纲总设计,工程历时3年完成。新府是在原“江宁织造署遗址”上兴建起来的,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6万平方米。

  江宁织造博物馆分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两部分。其中,地面建筑4层,有“楝亭”“萱瑞堂”“戏台”和“有凤来仪馆”等4组代表性建筑。地下两层建筑包括“一府三馆”,即江宁织造府和曹雪芹纪念馆、红楼梦文学史料馆、云锦博物馆。

  今天的江宁织造博物馆融合了江南建筑风格的白墙灰瓦,假山翠竹,回廊池塘,还兼具现代的下沉式园林设计。行走其中,就像游走在盆景里,不大的园林里包含了众多微小景观,它们都以《红楼梦》里的地名来命名。例如葬花吟,曲径通幽,大观园,怡红快绿,潇湘竹林,太虚幻境,青埂峰等。

  博物馆集中展示了一府“织造”、一馆“云锦“、一楼《红楼梦》、一园“园林”,让游人既可参观又可休闲,在游走之中欣赏、研究文物史科,追溯历史,增长知识,开拓眼界。

  《红楼梦》展厅位于博物馆负一层,采用现代声光展示《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让游客犹如进入虚拟的《红楼梦》世界。

  展厅内以图片、影像、塑像等丰富的形式呈现了曹家的兴衰史、曹雪芹个人生活史、《红楼梦》创作溯源、红楼文化解读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展厅还存放有不同版本的《红楼梦》(《石头记》)影印本,以及现代《红楼梦》研究的相关学术成果与书籍介绍等。

  展厅的最里间,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放映厅循环播放《红楼梦》影视戏曲作品,工作日的下午,有一对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观赏王文娟版本的经典越剧《红楼梦》,演出的正是其中重头戏“焚稿”一出。

  曹寅重修了楝亭,并逐渐将“楝亭”演变为自己刻书、藏书、编书的一个文化IP,形成了《楝亭诗钞》《楝亭词钞》《楝亭书目》等文献流传下来。楝亭也成了曹家及其朋友诗酒风流的重要场所,张纯修曾即兴绘成《楝亭夜话图》,记录了康熙三十四年,曹寅与好友夜话吟咏的快意场景。

  曹寅对于楝亭的爱意深厚,他曾请好友黄瓒、张淑、禹之鼎、沈宗敬等绘《楝亭图》,并为此遍征题咏。《楝亭图》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共四卷,卷中题咏者五十七人,勾稽文献,卷外尚有十四位作者所撰楝亭诗赋,凡七十一人、作品六十五篇。足见当时征咏之盛。

  洪昇与曹寅是莫逆之交,洪昇到访江宁之时,曹寅在家中大排筵宴,遍邀戏剧大家、社会名流,连续三天一口气全本演出《长生殿》。这是《长生殿》史上第一次完整演出,也是作者洪昇唯一一次完整地欣赏自己的这部巨作。

  曹寅不仅酷爱欣赏昆曲,还亲自创作剧本,其中他写的《续琵琶》还被曹雪芹放到了《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元宵听戏的场景中。除了《续琵琶》,曹寅还写了《北红拂记》《太平乐事》,不过《太平乐事》已经失传了。

  《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帝宠臣的生涯揭秘》,史景迁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K82/14095

  《江宁织造与曹家》,周汝昌、严中著,中华书局2006年版,I207/3315

(文:卜璐 编:程通 审:马骥)